希腊古典时期雕塑

希腊艺术,通常指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希腊及其附近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的美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希腊艺术的全盛时期。希腊艺术是集理想主义、简朴、强调共性与典雅精致为一身的,用外在的形式表现内在的力量的艺术形式。希腊时期各种艺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以雕刻和建筑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古典时期的雕塑作品。

古典时期(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323年)指希波战争结束至亚历山大大帝去世这一历史时期。古典时期雕刻家们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突破古风样式,试图在人体直立的基础上将人体的重心移至一足,使另一足自然地表现出一些动态,以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各种运动感。这是古代艺术家美学观的新发展,意味着雕刻家对人与人体美的认识的提高。这时期创造的作品更接近现实的完美人体。


古典早期(480-450 BCE)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米隆(Myron of Eleutherae, active ca. 480-440 BCE)的《掷铁饼者》和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 active ca. 450-415 BCE)的《持矛者》等。《掷铁饼者》为希腊雕刻家米隆约公元前450年创作,雕塑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从而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这种造型感展示了人体的美在运动中体现出的生命力,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至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米隆的原作青铜雕塑已遗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古罗马大理石复制品来了解。原始的青铜雕像保存下来的很少,古希腊的雕刻作品被罗马人大量仿制。但成为了现在研究古希腊雕刻艺术的一种重要途径。虽然在仿制过程中会存在改变,不断出土的文物也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古希腊的雕刻艺术。文艺复兴之后,古罗马的大理石复制品被缩小铸造成青铜版本,此举也为众多专业机构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收藏的机会。

受制于材质本身的影响,大理石雕塑十分厚重,为了加强其稳定性,复制者必须加上一条树干支撑,还要在两臂与身体上加支柱,所以视觉效果上看起来并不十分完美。青铜雕塑相对于大理石雕塑可以更加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造型,头发可以垂在空中不必紧贴于头部,手臂可以伸展得更远,手指也可以更加灵活,雕塑家可以设计更多的灵活造型。

《持矛者》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雕塑家波留克列特斯的代表作品,塑造了一位身体发育完美、体格强健、肌肉发达、充满朝气的青年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英雄们的崇敬之情。波留克列特斯既是雕刻家,又是古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他与同时代的米隆和菲迪亚斯(Phidias, active ca. 490-430 BCE)并列为该时期的三大雕塑家,共同奠定了古希腊经典艺术风格的基础。在这件作品中波留克列特斯以艺术的法则确定了其身长与头的比例为7∶1,认为只有这个比例才是最美的,符合社会的审美观。雕像全身肌肉的紧张与松弛各具相应的变化,人物左手持矛,右腿站立,支撑点落在右腿上;右手下垂,左足稍微向后弯曲点地,其动势显出一种轻松的气氛。用力的右腿与持矛的左手相呼应,松弛的左腿则与自由的右手相匹配,肩稍向左偏,头稍向右转,使雕像的整个造型在对立中求得了均衡,左右两腿力度的对比则表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持矛者》不仅是波留克列特斯将新的雕塑思想和技巧紧密结合的典型作品,也体现了希腊古典主义雕塑所体现的庄严、雄健、静雅的高贵气质,这种浑厚、单纯而有力的风格成为了后世一致认同的男性美的典范。


古典盛期(450-400 BCE)

在伯里克利(Pericles, ca. 495-429 BCE)的领导下希腊艺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菲迪亚斯等艺术家重建的雅典卫城(Acropolis)就是这一时期雕塑艺术发展最好的见证,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综合性的公共建筑,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卫城面积约有4平方公里,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公元前480年,希腊波斯战争中卫城被彻底破坏。希腊波斯战争后,雅典人花费了40年的时间重新修建卫城,用白色大理石重建了卫城全部建筑。

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重建中最宏伟的一座神庙,上面的装饰雕刻是菲迪亚斯在其艺术的鼎盛时期主持完成的创作,神庙的装饰浮雕规模很大,从这些雕塑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菲狄亚斯的艺术风格。神庙的装饰性雕刻共分三部分:东西山墙雕刻、九十二块间板雕刻和长达160多米的带型装饰雕刻。

1687年,帕特农神庙在战争中被毁坏,大量雕塑被焚毁或搬走;1801年,英国人将大理石雕偷运到英国,著名的埃尔金大理石雕(Elgin Marbles)的名字就是以第七世埃尔金勋爵(Thomas Bruce, 7th Earl of Elgin, 1766-1841)命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东西山墙的雕塑群,保存相对较好的东山墙群雕讲述的是雅典娜诞生的故事,西山墙则是讲述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为争夺雅典的保护神之位而展开的战争。可惜的是,神庙里供奉的主神雕塑现已丢失,那是一尊用黄金和象牙打造12米高的雅典娜雕像,坐落于长8米宽4米的基座上,菲迪亚斯耗费十数年时间雕刻而成,代表了当时雕刻艺术的巅峰。

其中东山墙的命运三女神是全部雕像中保留较为完整的一组雕像残片,她们是纺人的生命之线的神灵:纺织生命线的克罗托(Clotho,希腊语:Κλωθώ,掌管未来),分配生命度数的拉克西丝(Lachesis,希腊语:Λάχεσις,掌管当下)和收回生命线的阿特洛波斯(Atropos,希腊语:Άτροπος,掌管过去)。三女神的造形采用两像坐姿,一像斜卧,最高坐像为1.4米,随着三角形墙面的趋势而变化。由于没有头部,人们的审美注意集中在神像的躯体上,她们穿着质地很薄的希腊式宽大长袍,衣褶纤细而又繁复,随着人体的结构起伏,极其生动地体现了女性人体曲线,身形优美、饱满而丰腴,使人切实地感受到孕育在她们体内的无限生机和活力,让看到这一组雕塑的观者都几乎忘记了她们是冷冰冰的大理石。


古典晚期(400-323 BCE)

公元前431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战争给繁荣的古希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战后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艺术中心自雅典逐渐移向伯罗奔尼撒和小亚细亚沿岸,艺术得到了传播。战争也使那种平静的理想主义幻灭,希腊人的思想和艺术放弃了对完美社会和理想世界的描绘,开始更多的关注于显示和个体。雕塑家在其作品上寄托了强烈的情感,把神变得更人性化。这一时期雕塑创作以普拉克西特利斯(Praxiteles, active 370-330 BCE)、留西波斯(Lysippos, active ca. 370-300 BCE)和莱奥哈雷斯(Leochares, active 4th Century BCE)等人为代表。

普拉克西特利斯以柔美、抒情为特征,他的人物总是处在恬静、愉悦的气氛中,但又充满青春活力,给人以亲切、诗意的感受。他喜欢描写神话人物,如快乐而潇洒的萨蒂尔,优雅的阿尔忒弥斯。他的作品《尼多斯的阿芙洛狄忒》(Aphrodite of Knidos)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全裸女性作品,女性裸体在早期的希腊艺术中十分的罕见,仅限于家用陶瓶上的装饰性绘画,通常是一些妓女或女仆。在普拉克列西斯之前从没有人敢于为神庙制作裸体女神像。而《尼多斯的阿芙洛狄忒》保持着一种超人的美,一种世俗的美。这尊女神雕塑当时制作了两件,一件为裸体,另一件着衣。裸体的被委托的城市所拒绝,普拉克列西斯将她出售给了尼多斯人,并郑重地供奉在尼多斯圆形神庙里。之后,这尊雕像闻名遐迩,前往尼多斯岛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我们从古罗马大理石复制品中可以看出,阿芙洛狄忒褪下衣衫搭在提水罐上,正要跨入浴盆。这尊作品形体极尽优美,光洁的肌肤表现的至善至美;面容柔和秀美,亲切感人;左手握着的披风也同样雕刻的细致逼真,每个褶皱都处理得巧妙自然,衣褶形成的复杂光影,使人感觉这的确是一件真实的衣服。

《加贝艾斯的狄安娜》(Diana de Gabies)是普拉克列西斯公元前4世纪为雅典卫城月神庙所做的神像。1792年,在意大利罗马附近的加文·汉米尔顿发现了公元4世纪左右的罗马大理石复制品,由罗马博尔盖塞(Borghese)家族的第五世苏尔摩纳王子(Prince of Sulmona)马尔坎托尼奥三世(Marcantonio III Borghese)收藏;1802年至1807年间,马尔坎托尼奥三世的儿子第六世苏尔摩纳王子卡米罗·博尔盖塞(Camillo Borghese)因财政问题出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1820年,被转移至卢浮宫收藏。

狄安娜(Diana)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波浪型的发式和绑扎式可看出是典型的希腊时代的风格;宽大的衣服上有两个系带,一个在腰上,一个看不到,这样的做法使衣服纹理更加的鲜明;狄安娜右脚站在树干旁,左脚后抬,头部微微向右;女神并不是在专注什么,好像进入了思考。

普拉克列西斯欢乐的代表作《小憩的萨蒂尔》(Ruhender Satyr)创作于公元前4世纪。萨蒂尔(Satyr)又译作萨梯、萨堤洛斯,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文艺复兴之后通常将其表现为长有公羊角、腿和尾巴的怪物;他耽于淫欲,性喜欢乐,常常是男子标志。雕塑描绘了年轻时期的萨蒂尔,萨蒂尔右手肘依靠在树干上,曲线优美的倾斜身姿,显得精力旺盛,毫无倦意;仿佛准备时刻吹笛起舞;稍微斜视的目光,多情的嘴唇,使英俊的面庞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欢快的喜悦,流露出聪慧的神情,满头卷曲的秀发和胸前披戴的兽形装饰披巾,衬托出光洁的身体,丰富了雕像的变化。

莱奥哈雷斯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摩索拉斯陵墓(The Mausoleum at Halicarnassus)雕塑的创作者之一,其著名作品有《观景楼的阿波罗》(Apollo Belvedere)和《凡尔赛的狄安娜》(Diana of Versailles)等。《观景楼的阿波罗》原件作于公元前350至320年间,公元2世纪的罗马大理石复制品在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被发现,被18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者认为是最伟大的古代雕塑,完美的典范;同时,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灵感也是来自于此。作品发现之初缺失左前臂和右手,大约1532年或1533年米开朗基罗的学生雕塑家焦瓦尼·蒙托尔索利(Giovanni Montorsoli, 1507-1563)在罗马对残像进行了修复,但人们并未关注到这一点,3个多世纪以来,被修复后的形象仍以图片、模型以及复制品的形式被大量制作流传;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成为了争论的焦点,20世纪中它又被恢复了原貌。

站立的阿波罗刚刚杀死德尔福的怪龙皮同,手臂的肌肉还保持为紧张状态,说明箭刚刚从他手中发射出去。阿波罗眼里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头发稍呈卷曲状,直披到颈部,头发上部盘成王冠形。弓箭袋紧背在左肩,战袍被甩在右肩上,全身几乎全裸。雕像姿态雄伟,雕刻细腻,堪称绝世佳作。

《凡尔赛的狄安娜》又称《女猎神狄安娜》(Diana the Huntress),罗马大理石复制品最初记录来自于1586年,她被安放在枫丹白露宫的狄安娜花园,路易十四时期移至凡尔赛宫大画廊,而因此得名。1789年,转移至卢浮宫收藏,陈列于古罗马雕塑馆。作品描述的是月亮与狩猎女神狄安娜身背弓箭和她的牡鹿一起出猎的场景,对衣纹的处理极为细致。

留西波斯生于伯罗奔尼撒,古典晚期著名雕塑家,为亚历山大大帝所器重。据载他一生大约创作了1500个青铜作品,但均已失传,人们只能从少数罗马时期的大理石复制品中考察其艺术风貌,其著名代表作有《刮汗污的运动员》(Apoxyomenos)、《法尔内塞的赫拉克勒斯》(Hercules Farnese)和《赫尔墨斯坐像》(Seated Hermes)等。从留西波斯约公元前330年创作的著名作品《刮汗污的运动员》中可以看出,他继承并发展了波留克特列斯的理论,并创造了一套新的人体比例,头部与身体比例大致为1:8,对比波留克列特斯《持矛者》,在体型上发生了变化,突破了早期雕塑的长方体框架,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运动员,观众必须移到侧面。这个新比例是他从对无数运动员的实际观察中获得的,认为1:7法则并不是当时运动健儿的最美典型。留西波斯在这尊雕像上成功地表现了运动员的精神状态,尽管雕像是静止的,仍显示了一种似乎有点疲惫的感情。他表现一个动作刚结束,下一个动作行将开始的一个瞬间。脸上的劳累表情和全身肌肉的紧张状态,构成这种疲惫感的特征。艺术家发挥了特有的雕塑语言,大理石也显得有血有肉了。

留西波斯的另一件经典作品《法尔内塞的赫拉克列斯》作于约公元前320年,所描绘的赫拉克列斯是如此的疲惫不堪,不得不倚靠在棍棒上寻求支撑,好似没有这个支撑物赫拉克列斯就会跌倒一样,这与他夸张的肌肉形成了对比。留西波斯和公元前4世纪其他的雕塑家摒弃了传统中稳定和平衡。作品中可以感觉出在赫拉克勒斯完成了12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他似乎有些沮丧,筋疲力竭,只能感受到痛苦与疲惫;那只右手握住赫斯佩里得斯的金苹果,被安排在了身后,人们必须围绕作品一圈才能体会到整件雕塑的全貌。

留西波斯另外一件作品《赫尔墨斯坐像》青铜原作约公元前三世纪制作。1758年,罗马时期的大理石副本于赫库兰尼姆的帕比里庄园出土,被誉为18世纪在赫库兰尼姆和庞贝发现的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赫尔墨斯罗马名字墨丘利(Mercury),宙斯和阿特拉斯的女儿迈亚所生,担任宙斯和诸神的使者和传译,同时也作为商贾和贸易之神。赫尔墨斯经常被描绘成一个年轻人,脚穿带翼的飞鞋。

雕塑描绘的赫尔墨斯可能刚给宙斯传递完消息,筋疲力尽的坐在石头上休息。赫尔墨斯脸上透露出了疲惫的表情,单手撑在岩石上,左脚弯曲,松软的身体得到了暂时性的放松。对比其它满脸朝气的赫尔墨斯雕塑,此作品则表现了另外一种风格。

古典时期艺术家们的不断追求与探索,雕刻作品不断向写实方面发展。古典早期的雕塑塑造了身体比例,采用了灵活造型;中期由于雅典卫城的兴建希腊人民树立起强大的自豪感,雕塑神性化得以体现,面部表情庄严肃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希腊人把战争的伤痛寄托于雕塑上,面部神情开始像人性化发展,在古典晚期得以充分的体现,面部更加饱满。雕塑家突破常规,突破了正面视角局限,人物身体线条修长柔美,比例增加。这一时期的雕塑家,创作的一系列经典作品对希腊化时代雕塑提供了更理性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