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Makers / Artists

大师杰作

梅森

(Meissen,Established 1710)

梅森(Meissen, Established 1710)德国第一名瓷,欧洲首家皇家瓷器厂与硬质瓷器制造商。1708年,德国科学家埃伦弗里德·瓦尔特·冯·契恩豪斯(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 1651-1708))与年轻的炼金术士约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 1682-1719)经过一系列实验终于揭开东方瓷器的神秘面纱;次年,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Augustus II, 1670-1733)选址萨克森(Sachsen)首府德累斯顿(Dresden)附近梅森小镇的阿尔布莱希城堡(Albrechtsburg)作为瓷器工厂,最初命名为皇家波兰和萨克森选侯瓷厂(Königlich Polnische und Kurfürstlich-Sächsische Porzellan Manufaktur);1710年,瓷厂在首任厂长伯特格的带领下,正式开始瓷器生产;1712年,宫廷金匠约翰·雅各布·伊尔明格(Johann Jacob Irminger, 1635-1724)受任命成为瓷厂首任建模师,模仿东方陶瓷器皿设计的青铜模板送到瓷厂翻模制造,贴塑工艺开始大量使用。


1720年,奥古斯都二世任命宫廷画家约翰·格里高利斯·霍洛德(Johann Gregorius Höroldt, 1696-1775)担任瓷厂总监,釉上彩器皿的问世使梅森瓷器闻名于世,奇幻的动植物场景、中国风、欧洲人物、港口风景等装饰图案极大地拓展了梅森瓷器的装饰主题。1722年11月8日,瓷厂督察官约翰·梅尔基奥·施坦因布鲁克(Johann Melchior Steinbrück, 1673-1723)提议,萨克森选帝侯双剑被作为瓷厂标志,交叉双剑由此成为梅森高品质的象征。1730年,首席建模师约翰·雅各布·基希纳(Johann Jakob Kirchner, 1696-1775)开始创作大型动物雕塑;1733年,其助手约翰·约阿希姆·肯德勒(Johann Joachim Kändler, 1706-1775)继任辞职的基希纳成为首席建模师,梅森开始摆脱早期东方风格的影响,其中以幽默手法讽刺宫廷社会创作的猴子乐队(Affenkapelle)系列小型雕塑风靡欧洲,引领了梅森乃至欧洲的瓷塑风格取向;1737年,肯德勒为时任瓷厂主管海因里希·冯·布吕尔伯爵(Heinrich von Brühl, 1700-1963)设计了著名的天鹅餐具(Schwanenservice),精致动植物彩绘装饰的浅浮雕天鹅系列餐具被认为是梅森最著名的巴洛克作品之一;1739年,霍洛德受中国青花瓷影响,根据中式石榴纹饰设计的蓝洋葱(Zwiebelmuster)纹样问世,淡雅精致历300年而经久不衰。至1750年代,霍洛德开创的“彩绘时代”与瓷器雕塑之父肯德勒开创的“瓷塑时代”,共同奠定了梅森的经典艺术风格,将梅森推向兴盛的巅峰。


1756至1763年间,七年战争导致梅森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结束,柏林皇家瓷厂(KPM, Established 1763)的建立和法国塞弗尔皇家瓷厂(Manufacture Royale de Sèvres, Established 1740)的崛起,更使瓷厂的运营雪上加霜。1764年,来自德累斯顿美术学院(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ünste Dresden)的画家克里斯蒂安·威廉·恩斯特·迪特里希(Christian Wilhelm Ernst Dietrich, 1712-1774)受命担任瓷厂艺术总监,法国雕塑家米歇尔-维克多·阿西(Michel-Victor Acier, 1736-1799)继任首席建模师,众多神话人物雕像在产品序列中占据了主导地位;1774至1813年间,卡米洛·马科里尼伯爵(Camillo Marcolini, 1739-1814)执掌瓷厂期间,塞弗尔式的新古典无釉白瓷作品成为主流,欧洲各地的行业保护政策使梅森瓷器的质量和数量都略有下降。


1829年,瓷厂以石粉浮雕(Lithophane)产品再次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1849年,恩斯特·奥古斯特·劳特里茨(Ernst August Leuteritz, 1818-1893)继任瓷厂首席建模师,对大量传统洛可可雕像进行了现代化再设计,相继推出了造价高昂的陶瓷组雕、宴会餐桌装饰品以及更新了花卉装饰纹样的餐具系列,以洛可可复兴风格开启了梅森第二个黄金时代。1903年,雕塑家埃里希·赫塞尔(Erich Hösel, 1869-1953)进入瓷厂设计部门,并于1912年成为首席建模师;在他的领导下,瓷厂修复了18世纪的模具,复兴和重新诠释旧风格的同时,新艺术风格作品也相继推出;仅1904至1918年间,赫塞尔就创作了百余件动物、人物肖像、儿童和印第安模型。


1918年,德国君主制覆灭,工厂更名为梅森国家瓷厂(Staatliche Porzellan Manufaktur Meißen);二战期间,瓷厂发展受阻,终在1945年全面停工,战后由民主德国政府接管。1961年,瓷厂设计师路德维希·策普纳(Ludwig Zepner, 1931-2010)与雕塑家彼得·斯特朗(Peter Strang, b. 1936)、画家海因茨·沃纳(Heinz Werner, 1928-2019)、鲁迪·斯托尔(Rudi Stolle, 1919-1996)和福尔克马·布雷希内德(Volkmar Bretschneider, b. 1930)共同建立了俗称梅森五人组的艺术发展集体(Kollektiv Künstlerische Entwicklung),开始创作独特的现代风格设计,受传统影响的世纪系列(Jahrhundert)、狩猎系列(Jäger)和一千零一夜系列(Tausendundeine Nacht)餐具也相继问世;1969年,卡尔·彼得曼(Karl Petermann, 1929-1983)受命担任瓷厂主管,经过窑炉升级、生料和釉料开发等一系列现代化重建改造,瓷厂产品质量和数量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经历300余年发展,梅森依然在瓷器领域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瓷厂尊重传统生产方式,17.5万个原始石膏模具和3000种装饰纹样随时可以再现百年前相同的产品;为保证产品始终如一的高品质,每一位彩绘、造型师都必须经过数十年的艺术与技术培养;每件成品都是经过80多道工序用手工精心制作,梅森瓷器所用色彩都是按秘方配置的,工厂的颜料实验室对外严格保密,而且只为其产品独家使用。


自萨克森公国时代至今,梅森瓷器始终是欧洲王室、明星和政治家追逐的对象,这也使瓷器的价格一度贵如黄金;奥匈帝国皇后茜茜公主(Elisabeth Amalie Eugenie, 1937-1898)当年就收藏了几千件梅森瓷器,欧洲各国皇室贵族皆以收藏梅森为荣。每一件梅森陶瓷艺术品背后都有特殊的历史故事和意义,在全球各大拍卖会中表现出色,一对约1732年坎德勒创作的瓷塑作品《白鹭》(Héron)曾于2005年在巴黎佳士得以超过560万欧元的高价创造了梅森瓷器的最高拍卖纪录;全球众多知名博物馆和皇家宅邸也都有瓷厂不同时期的作品收藏,如大英博物馆、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慕尼黑国家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达拉斯艺术博物馆等。